胁从
词语解释
胁从[ xié cóng ]
⒈ 被迫相从者;胁迫别人相从。
例其余胁从,罪有大小,咸各赦除。——《英烈传》
英be an accomplice under duress;
引证解释
⒈ 被迫相从者。
引《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孔颖达 疏:“其被迫胁而从距王师者,皆无治责其罪。”
《三国志·魏志·郑浑传》:“虽有随者,率胁从耳。”
唐 许天正 《和陈元光平潮寇》:“落剑惟戎首,游丝繫胁从。”
《明史·李裕传》:“裕 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秦良玉遗事》:“良玉 审其为恶者诛之,胁从皆释缚。”
陶成章 《浙案纪略》附《浙抚致军机处电》:“著严拿首要,解散胁从,以销隐患。”
⒉ 指被迫相从。
引《隋书·史祥传》:“贼尔日塞两关之路,据仓阻 河,百姓胁从,人亦众矣。”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况前件人等,悉是 东川 将吏百姓及寄住衣冠,与逆党素无管属,贼军奄至,暂被胁从。”
《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张玄稔 尝戍边有功,虽胁从於贼,心尝忧愤。”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三》:“一则涉於疑似,一则近於胁从,於罪为稍轻。”
巴人 《牛市》一:“日祥阔嘴 呢,据说是胁从的,不予论罪。”
⒊ 胁迫别人相从。
引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宫里雁 ﹞实止带练八百人,又胁从 阿瓦 缅 子、 木邦 摆夷 及掳掠男妇共三千餘人。”
国语辞典
胁从[ xié zòng ]
⒈ 被迫而相从。
引《书经·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一时迫于胁从,岂所得已?」
反首恶
※ "胁从"的意思解释、胁从是什么意思由历史新知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最近反义词查询:
放松的反义词(fàng sōng)
疏导的反义词(shū dǎo)
回避的反义词(huí bì)
争光的反义词(zhēng guāng)
清理的反义词(qīng lǐ)
爱护的反义词(ài hù)
阻塞的反义词(zǔ sè)
寻找的反义词(xún zhǎo)
香喷喷的反义词(xiāng pēn pēn)
讲话的反义词(jiǎng huà)
相同的反义词(xiāng tóng)
推动的反义词(tuī dòng)
美貌的反义词(měi mào)
民主的反义词(mín zhǔ)
敌人的反义词(dí rén)
南方的反义词(nán fāng)
组织的反义词(zǔ zhī)
机灵的反义词(jī líng)
建造的反义词(jiàn zào)
生动的反义词(shēng dòng)
短暂的反义词(duǎn zàn)
振兴的反义词(zhèn xīng)
关键的反义词(guān jiàn)
起飞的反义词(qǐ fēi)
发挥的反义词(fā huī)
更多词语反义词查询